评张五常经济解释 第一卷 第六章 第五节

SilenceCliff 2008-03-19
其实这里举的这些例子应当要仔细区分才是。

此节的目的是讨论多质的需求验证。在解释橙、苹果的例子时,阿尔钦,在考虑运费后,以论证该水果优劣之相对价格(以普通的水果计价单位:只或重量算)在香港、美国两地之低高,从而运行需求定律解释该现象。这个解释,我个人看其实是比较合理的。

然,张五常的解释中,将固定运费(传统计价单位:只或重量)分摊到衡量糖分之质的新的单位上,得出新的量。所得之价,是以单位糖分之价。从而说明优劣之水果,在香港本地(注意没有考虑美国市场之价格),其单位糖分之价,恰恰相反。从而香港的消费者喜好消费优质水果。

再 回头比较二师的见解,可以发现,张五常的解释有如下困难:首先,市场最终以传统计价单位(只或重量)成交,而非其他单位(糖分之价),故香港的消费者(大 多数)是否会以单位考虑衡量是个问号。如其不以此衡量,市场不会发出信号,以指导供给者按照消费者的计价模式思考,从而大胆运出质优之水果。在本书后面那 个出版业的例子,张五常不就尊重了“书号”的量这个选择吗?若以“本”计量,就得不出结论。缘何?因为,该市场奉行其量不为“本”,而为“书号”,应当尊 重。

其次,如张五常所言,阿尔钦的阐释中,并没有考虑量之外的其他质。而其不然,引入“有质量”。这里就有个转化, 不细想不易察觉。一,张五常自身也赞成弗里德曼的观点,运用马歇尔需求曲线,应当不予考虑收入效应。这样需求曲线考察的只是相对价格。且价格为自变量,量 为应变量。如此,就当考察价之变化,阿尔钦是对的。他的坐标上,竖轴为传统计价单位之价,横轴为传统计价单位(只或重量)。这幅图面向的是所有消费者,不 论香港、美国,抑或伦敦。确定了坐标的各轴含义,以及面向的对象,我们要确定该坐标上画出的是优质水果的需求曲线。假设劣质水果成为通货,则竖轴之价即是 以优劣劣质水果之相对价格。考虑进运费之交易费用,固然可见价降,需求增多了。然,张五常之分析,我们应当画出这样的坐标:横轴为糖分之衡量单位,竖轴为单位糖分之价, 且面对的对象只是香港消费者。优劣水果之单位糖分相对价格,在香港比在美国为低,故而反应出量多量少之别,但要注意,这里的量是指糖分之量。然市场以传统 单位成交,故糖分之量之成交必取整除部分(假设优质水果糖分含量有一期望值,且方差较较小),其余部分不可达。二人之分析坐标是不相同的。张五常之坐标中 推出之量多,无法显然于传统计量上。后者这个换算有些想当然。回到第一点,即有多少人(供给者、消费者)会作后者如此的衡量。只精明的供给者如是盘算,消 费者不买账,势必惨淡的。考虑质,可能不同人不同的看法,这个受到常识、教育、智力更方面的制约。按照这个潜在的量来分析,其实就隐含假定所有消费者以此 来衡量,且有同样的偏好:糖分多重要。

第 三,再说说这里消费者、供给者的区别。说看到美国产的优质水果大多在香港出售,而本土则少有。这个现象乍看是供给的行为,谁供给的行为?美国的水果贩卖 商。但究其本源,这也是市场需求使然,这个市场需求是什么?是美国、香港所有的消费者。故而,引入话题本身,如何以需求定律解释此现象。

第 四,要说说这个十分可疑的新生——固定运费。不论阿尔钦,还是张五常,他们都采用的分摊的手法,然后来厘定最后的相对价格。如果我们从供给、或者生产的行 为来讲,这个固定运费算是上头成本呢?还是直接成本?如算作后者则,分摊是可以接受的。但算作前者呢?如张五常所言,在两种成本间有个灰色地带,很难届 清。我认为困难在于时间点的选取上。在香港售卖时,运费已付,历史也,不可挽回,当作沉没沉本。是的,所以付出都会成为历史,化作沉没沉本。上头成本的区 别在于,它换来的资产可以在下次生产中重复运用,而这里的固定运费,对于下一批运送的水果没有任何帮助。故对供给或生产者来讲,看作直接成本是经得起推敲 的。分摊,对于供给者来讲,是对的。(这个时间点是在货物运出后,但在运送前,可以选择运送物品时,是优质水果也罢,劣质水果也好,都要付这个运费,这 时,对将来看此时,这个运费是上头成本。)但对这里消费者来讲,我们完全可以用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观察他们的行为。我们可以把消费者看作供给者或生产者。他 们供给效用给自己,生产要素是外国水果。但这里运输费用则是上头成本了。你反正是买外国水果,不论好坏,这个运费你肯定是要担了,同样买相同运费的水果, 谁能榨取的租值大呢?优质水果也,其让你获得的效用更大。其实这也是普通人对沉没沉本不能释怀的表现了。后面无论去高级餐厅、牺牲宝贵时间看戏、往箱子里 多放衣物、好地上建造豪华房屋等,都如是。付出的不能让它白费。在此次上头成本没有失效前,要榨取最大的租值。

 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